fbpx
淳心淳意

溫經通絡補穴法,專治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寒冬必備

冬天手腳冰冷,骨關節怕風,腰膝不溫,一定要先從溫經通絡做起,一位患者,他一到冬天就特別痛苦,晚上就算泡完腳時暖一暖,臨睡前腳底又冷了。室內也要穿羽毛衣的,開了暖氣,也沒法暖進骨頭裡,始終四肢冰涼,想問有沒有什麼驅寒的方法,使身體不這麼冷的方法。

想要身體不冷,我們首先要瞭解一下導致身體寒涼的原因,都是什麼樣的情況,具體的情況有三個,我重點給大家說一下。

84 溫經通絡補穴法,專治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寒冬必備

中醫認為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是什麼原因?

第一個情況,是陽氣不足,我們要知道健康它是建立在陰陽平衡的基礎上。陽指的是陽氣,陰指的是陰液。陰液一般泛指的就是我們身體之中的一些液體物質,陽氣不足的患者,我們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溫熱類的食物,比如說牛肉,羊肉,薑棗茶都是可以的。同時,要避免一些損耗陽氣的行為,比如:熬夜。以及儘可能的不要把疾病拖沓太久,變成了久病。

第二個情況,陽氣鬱結,陽氣鬱結這類患者,其實它自身的陽氣總量是夠的,只是說陽氣,它在運輸到各個部位的途中受到了阻礙,導致陽氣發散不出去,這個時候呢就要溫經通絡,比如說塗抹胁肋部位,它就是一個很好的化解鬱結的方法。

第三個情況,血虛受寒,這類患者,它可能存在陽氣不足,同時它還存在一定的血液不足,血液有滋養的作用,比如說皮膚,它得到血液的滋養,皮膚就會變得有彈性,有光澤,頭髮得到血液的滋養就會烏黑濃密。同時,血液它還有溫暖身體的作用。我們要知道。心主血,血液從心臟打出來,流經身體的各個部位。不僅給這個部位帶來營養,它也帶來了溫度。

就好比,讓我們冰涼疼痛的部位,往往就是在距離心臟比較遠的地方。你像手腳關節往往就距離心臟比較遠。心臟的供血對於遠端四肢的滋養能力不足,從而就導致了寒涼問題。這種體寒以及關節的冷痛有四個穴位,我們一定要重點艾灸。包括中脘穴,關元穴,足三里穴以及太衝穴。這四個穴位我們可以分成兩組,第一組叫做養氣穴。第二組叫做:通經絡。

8 溫經通絡補穴法,專治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寒冬必備

第一組養氣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中醫認為脾胃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強,食物經過脾胃的運化,才能夠生成氣血供給到全身。

第一個中脘穴,中脘穴作為人體八會穴之一的腑會,也就是全身五臟六腑之中六腑的精氣交匯的地方。六腑之中的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和這些相關的病症都可以選擇中腕穴來進行解決。同時呢,中腕穴,它還是胃到募穴,所以在六腑之中,中脘穴,它著重解決的是和胃相關的病症。比如說前幾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跟幾個好友去吃火鍋之後,火鍋店裡都有冰淇淋,他吃完火鍋就立馬吃了冰淇淋,隨後就出現了胃痛腹瀉,感覺上腹部一陣陣的痙攣。痛得整個蜷縮在沙發上。當時他就給我留言問我該怎麼辦?我推薦了他三個穴位,包括中皖穴,足三里穴以及梁丘穴。

他用暖暖石溫灸+柴胡按摩油溫灸了,20分鐘左右,疼痛的症狀就緩解消失了。其實,中脘穴,位在肚臍上四寸,它的穴位深處正對應的就是我們的胃,所以胃出現病症中脘穴,它是一個首選的穴位。

11 溫經通絡補穴法,專治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寒冬必備

第二個足三里穴,它的作用和中脘穴類似。足三里穴作為胃經的和穴,也是治療胃病的首選穴位之一,尤其是中脘穴和足三里穴相搭配的時候,能夠增強脾胃運化食物的效率和轉化率,能夠生成氣血。

在去年就有一個患者,他有鎮子經常腹瀉,腸鳴怕冷,特別嚴重。他也吃了很多調補氣血和補陽氣的藥物,效果總是不太好,原因就在於它的腸胃消化太差,這些藥的藥效,進入身體之後無法徹底的運化和吸收之後呢,他給我留言之後,我就讓他把藥物先暫停了。後來,重點用暖腹神氣按摩油+暖暖石,溫灸中脘穴和足三穴穴。過了兩週,他的一個面色氣血色好了很多,我就讓他再次服藥。發現他這一次還是同樣的藥物,但是效果就非常的明顯。

所以久病的患者脾胃差的患者,如果你長期服用一些藥物,即便藥物是對症的,效果也不理想,這時候,你可以考慮先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一段時間,先調節脾胃,等脾胃功能上升到一個階段之後,你再去服用藥物,你會發現整體的效果會比較不錯。這兩個穴位,也可以作為這些脾胃消化差的朋友,它的一個日常保健穴位,這個穴位當我們屈膝九十度的時候,膝蓋骨外側有凹陷,從凹陷往下三寸就是足三里穴的所在。

9 溫經通絡補穴法,專治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寒冬必備

第二組,溫通經脈的穴:關元穴、太衝穴

第一個、關元穴,關元穴對於體寒的患者來說,是一個要重點艾灸的穴位。關元穴位在肚臍下三寸。這裡的重點溫灸既是一個理論上的著重溫灸,又是一個時間上的溫灸,比如說普通的穴位,我們溫灸跟二三十分鐘就差不多了。那麼關元穴重點艾灸的時候,它的艾灸時間一般要維持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以上。關元穴,是人體的任脈,肝經,腎經和脾經的交匯穴。我們要知道肝脾腎,它和血的關係非常密切。

中醫認為肝主藏血,脾主統血,主生血,腎主藏精,精和血可以相互轉化,所以艾灸關元穴就相當於是一次性打通了三條和氣血相關的大的經脈,既可以補血,又可以通經絡血液充盈。能夠驅散身體各處的一個寒邪,那麼我們的寒冷情況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b9035-unnamed-file-2 溫經通絡補穴法,專治手腳發涼,關節冷,腰腳不溫,寒冬必備

第二個,太衝穴,它是我們肝經的原穴,有順氣的效果

有順氣的效果。我記得有一次,一個患者給我留言,說他一生氣發脾氣就感覺頭暈,一量血壓就發現血壓飆升,數值偏高高到160/100 mmhg該怎麼辦?當時,我就回答說,你可以按揉太衝穴,可以順氣兒澆滅肝火,太衝穴,它是一個可以補也可以瀉的穴位,如果我們重按,那麼它就有清肝火的效果,可以順氣避免易怒,避免我們的血壓飆升。如果輕按加上溫灸艾灸,那麼它就可以調補肝血,使我們肝主藏血的功能增強。

氣順了肝主藏血的功能增強了,血液足了,那麼血液和氣它都能一起尋著經脈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比如說手腳,關節,小腹這些怕冷的部位,疼痛的部位都很得到氣血的充足滋養,就不再受寒邪的一個困擾。這個穴位,位是在人體的足背,順著第一和第二腳趾縫向上推推到兩個骨頭夾角,前方有一個凹陷,這個凹陷就是太衝穴的所在。以上就是我們今天針對手腳發涼,關節怕冷,腰腳不溫的溫經通絡補穴法。

延伸閱讀:

暖暖石

那些怕冷體質的人,該怎麼過寒冬?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體質冷底、陽虛的人擺脫冬天手腳冰冷,讓你一夜好眠

晨起喝薑湯勝過人參湯,薑讓你陽氣十足

女性氣血不足,從飲食與穴位溫灸開始補起

 

 

2 Comments

  • Justin

    李老師好:內容很豐富多彩也是非常有益身心健康保健的效果,祇是文詞中有一字編排錯了。如下:

    在去年就有一個患者,他有鎮子經常腹瀉,【一陣子、有一陣子=有一段時間。(此“陣”非彼“鎮”)】。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李淳廉的淳萃主義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