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思無邪

別讓原生家庭拖住你

一般人口中常說的「命運」,往往是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就決定你的階層,你的受教權,甚至以後你的婚姻情感模式。都說”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一點都沒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價值觀,父母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子女的格局與眼界,父母的相處模式也決定了子女如何對應親密關系,婚姻情感模式,所以為什麼說底層家庭的貧窮與家庭氛圍的雞飛狗跳是會遺傳的,這些都來自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的互動。

底層家庭爲什麼總是雞飛狗跳,矛盾不斷呢?

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那些底層家庭總是雞飛狗跳,矛盾不斷,一代延續一代的代代相傳,除了錢的問題之外,更要命的其實是底層家庭裡的人往往都處於低層次的認知水平。無法相互理解,也根本不會好好說話,家裡的人光應對內耗就已經精疲力盡,更別說發家致富往上走了。

小月從讀大學時就來到台北,半工半讀到大學畢業直接就留在台北找工作,經歷了結婚離婚,三十多歲現在一個人在台北租屋而居,與家裡很少往來,一年只有遇上連假時才返鄉的北漂女孩。某天與小月聚餐多問了幾句才知道,小月的原生家庭就是典型的底層家庭。從祖父母到父母以及整個家族都在南部鄉下做些小生意,家中除了爸媽,還有爺爺奶奶,沒嫁出去的姑姑,以及一個姐姐和弟弟都是高中畢業就沒有再繼續讀了,直接留在家裡幫忙。但從小月有記憶以來,家裡就是吵吵鬧鬧,爸媽特別喜歡吵架,有時甚至大打出手,連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不能幸免。每逢過年必吵架,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可能就是媽買了一樣稍微昂貴的東西,我爸覺得不該買,就這事能吵一天一夜 ,把10年20年前的恩怨情仇都扯出來。

sad-couple-after-conflict-bedroom-home-concepts-break-up-sexual-problems-mistrust_mom_couple_1000800 別讓原生家庭拖住你

他們吵架不是爲了解決問題,而是發泄情緒,製造混亂,讓所有人都不好過,包括他們自己,最後誰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他們都有思維狹隘,完全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自身的表達能力也嚴重缺失,從而造成了無意義的持久戰。比方說,小月的媽媽明明想讓家裡人對自己好一點,說出來的話全是抱怨、指責和謾罵,滿嘴下刀子,哪痛就往哪兒戳,我不舒服你也別好過。小月的爸呢,又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脾氣暴躁,敏感多疑,習慣性否定和打壓別人,經常用最尖酸刻薄的話去說,你從不考慮他人感受,他們永遠不會心平氣和的好好說話,遇到事也不會好好商量,整個家裏面充滿了爭吵、戾氣和負能量。

小月說:「家最窮最艱難的日子都過來了,現在他和姐姐都幫著分擔家計,家裡狀況好轉了錢也完全夠花了,但還是經常接到我父母的電話,控訴另一方。起初,我的情緒很容易受影響,但後來發現這就是他們的相處模式,根本不用勸,勸也勸不動。父母是父母,你是你,你不用背負父母和整個家庭的命運,哪怕你把自己的人生搭進去,也改變不了父母自身的命運糾葛,先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有餘力再去影響,去改變,倘若自己都沒有活好,被父母拖進那個吵吵鬧鬧的日子,才真的是萬丈深淵。」我在我姐的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我非常感謝她替我承擔了照顧父母的職責,我只能出錢,出不了太多力,但我也深刻的體認到,父母的相處模式會傳染給下一代,現在我姐就復制了我父母的模式,因爲一點小事就跟家人發火吵架,一點就炸,聽不進去勸,自己的婚姻也充滿了爭吵和不幸。

angry-woman-sad-man-conflicting-couple-bedroom-home-concepts-cheating-mistrust-other-problems_mom_couple_1000800 別讓原生家庭拖住你

貧窮爲什麼會遺傳?

網上有兩個真實的故事,30年代父親出生農村,16歲參軍,年紀輕輕就做到了營長,卻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時候轉業回家了,理由是奶奶說家裡的地沒人種,於是父親聽了奶奶的話,回家種地了。另一名匿名用戶說,他小時候窮到交不起學費,用助學貸款讀了大學電機系,畢業時通過了某科技公司招聘,卻在面試的時候主動放棄了,因爲家裡人考慮到每天往返的交通費太可觀了,於是讓他選擇在家鄉的區公所上班,工作工資都穩定。多年後,同班同學都當上了企業主管,各有各的事業發展,他卻依然在公家機關裡數著年資熬著職等過著穩定,但不求發展的過日子。底層出生的人,一旦你有跨越階層的機會,第一個拖住你的不是別人,而是原生家庭。

拖住你的不是別人而是原生家庭

當你想去大城市闖一闖時,親戚會說:「女孩子,別想東想西,趕快找人嫁了吧」,你想換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父母不支持,現在的穩定工作多難得,別瞎折騰;你想創業做生意。家裡人第一個反對,創業風險太高了,別冒險了。倒不是身邊的人見不得你好,而是認知有限。

曾看過一幅漫畫,你站在社會經濟的梯子上,腳踝上捆着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頭綁在你父母所站的梯級。如果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上端,當你往下掉時,橡皮筋會把你拉回來;如果他們站在下端,你開始向上爬時,他也會把你往下拽。所以如果你出身普通,你要趁早明白,你的原生家庭給你的建議,本質上都會把你拉到和他們同等階層稍高一點的位置。如果不努力衝破這個枷鎖,那麼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他們的2.0版。

保守的原生家庭總是用各種方式勸自己孩子割舍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割捨那些錯誤的觀念,回歸一套家族既有的生存模式,或是穩定的社會範式,而這套範式是要求你做減法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想追隨自己內心。就應該不顧這套範示的束縛,衝破束縛,去追尋自己心中所愛,活出一個真正的自己的階層。我今天不是在替一個年輕人的說話,是一代青年人,青年人拓寬自己人生邊界,也是在拓寬這世界的可能。

young-happy-attractive-asian-student-smiling-camera_school_1000800 別讓原生家庭拖住你

出生普通的人想跨越階層必先衝破原生家庭的枷鎖

如果你臣服於父母給你的階層與生活模式,你不會有動機要提高自身的知識領域、拓寬自己的思維,你就無法去理解這種現狀背後出現的真正原因,你就跳脫不出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輪回效應。你會變成下一個你的爸爸媽媽,在你組建的新家庭裡,繼續重復父母的模式。這也是爲什麼身處底層的普通女孩一定要拼了命的闖出來,不是傻傻的呆在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過一輩子。這也是身處底層的普通女孩想要逆天改命的方法。

當你認識父母的局限和不足。不是去埋怨父母,因爲在抱怨別人的時候,我們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力量。我們的父母也很辛苦,已經盡其所能做到了他們覺得最好的了,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上一代的受害者。我們需要用這些認識讓自己自由,讓自己擺脫原生家庭的限制,只有當我們慢慢理解了他們。才能放下他們過去對我們的影響,開始覺醒和主動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最近幾年有幾本書「你當向鳥飛向你的山」還有「風雨哈佛路」,都是一個人衝破階層,擺脫原生家庭束縛走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的故事。人生的起點我們無法掌控,但過程和終點,是我們可控的,只要你勇敢拿回自己的主動權。相信上天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就是要你去搏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原生家庭與你有關,但不是你的局限。

延伸閱讀:

別用原生家庭受到的傷,懲罰你的人生!

我們總是把壞脾氣,給了自己最親的人

人生最難的修形式與自己和解,接納平凡的自己

辯解,抱怨,責備來自受害者心態,一出口就在吸收負能量

那些被癌症性格毀掉的人生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為什麼一定要學有醫理有文化的中醫芳療?

中醫經脈檢測、氣血陰陽的原理,中醫養生一定要具備的概念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