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成熟不是戒掉情緒,而是讓情緒發生能量轉化
年輕的時候,我們連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驚天動地,長大後卻學會,越痛,越不動聲色,越苦,越保持沉默,彷彿成熟不過是善於隱藏,成長就是將你的哭聲調成靜音模式。 我們經常聽到有這樣的一句話,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大家都開始以此來要求自己。被朋友誤會了,默默咽下委屈,被上司刁難了,只能沉默不語,仿佛只有戒掉情緒,才算一個合格的成年人。因此有人說,光是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就已經花光了所有力氣。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情緒其實就是一種能量信號 然而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之一,沒有好壞之分,情緒它其實就...
-
殺死你的不是疾病而是情緒,不管理情緒,所有的養生都是徒勞
Nature journal曾公佈一組試驗,研究員透過製造噪音,改變溫度等感官的壓迫刺激小白鼠的情緒,結果許多小白鼠都呈現情緒燥動不安,之後發現這些情緒過激的小白鼠發生DNA序列的重組的機率大增,這些重組後的DNA則顯著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癌等疾病的發生率。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情緒和疾病是息息相關的。 基因學專家也曾提出”情緒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基因,甚至影響往後餘生及子孫後代的健康狀況”。在疫情反復的當下,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苦苦求索,而相比身體上的苦,情緒上的痛則...
-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與自己和解,接納平凡的自己
之前朋友介紹了一部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讓我看,說我一定可以看出裡面的想要表達的態度,以及人性中那種無路可退的困境。我坦白說,我看完整部灰黑底色的電影,只覺得特別壓抑,看完我有很深沈的沮喪感。感覺好像我曾聽過的一種「踢貓效應」就如同:爸爸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因此回家後罵小孩,小孩不開心,於是去踢了貓。 踢貓效應也稱為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是一種隐喻,描述在組織或是家庭中位階較高的人,可能會藉由責罰位階較低的人來轉移其挫折或不滿,而位階較低的人也...
-
別在爛事上糾纏,是為了放過自己
畫家幾米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無論多彆扭,都要學會抽身而退。”生活被壞情緒纏繞著是什麼狀態?太陽升起時,你和壞情緒同時甦醒,陳年往事時時刻刻存在心間,執念越來越深。夜深人靜時,在情緒上和自己較勁,為了塵埃落定之事,耿耿於懷,活得越來越累。 你若為了失去太陽而哭泣,那你將會失去群星 泰戈爾說”你若為了失去太陽而哭泣,那你將會失去群星”。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