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人的“二八定律”,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一步步拉開的
世界上有80%的財富,都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80/20法則」「二八法則」,這是一位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因此又被稱為「巴萊多定律」Pareto Principle。在他看來,世間萬物,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大約占其中的20%,而其餘80%都是次要的。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是接受80%的平庸,還是爭取20%的成功,其實早就寫在了我們的行為模式裡了。
內容目錄
心態決定了你是20%的成功者,還是80%的芸芸眾生
三個石匠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三個石匠在雕塑石像,有個人問你們在做什麼。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鑿石頭,鑿完這塊我就可以回家了」。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雕像,很辛苦,但要養家糊口」。第三個石匠回答:「我在做一件藝術品。」同樣的工作,不同的回答,前兩個實際上把工作視為一種義務,要麼為了交差,要麼為了討生活,他們都是在為別人而做,只負責把事情完成。只有第三個石匠把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作品,琢磨著怎麼讓他的作品完善,就這是做事業的精神,他以工作為榮。同樣做一件事,心態已經決定了一切,做事業的書寫的是自己的人生,而做事情的歸根結底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成果也會大相徑庭。
馬雲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他就成功了一半。」可悲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把工作當成事情來做,被框在了為別人而活,為別人做事的籠子裡。殊不知,工作不僅是我們的生活,更是我們的人生事業與修行道場。
為何大多數人高估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據研究,人類的大腦相當於1975.618G的硬碟,容量雖然很大,但和我們的記憶力卻不成正比。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當我們學習一個新知識暫時記住後,很快就開始遺忘,通常20分鐘後遺忘42%,一小時後會遺忘56%,一天後遺忘66%,六天後遺忘75%,雖然說大腦不是硬碟,而是人體的中央處理器,主要功能是運算和處理資料,並不是儲存資料。然而,我們很多人也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力,天真的以為我們可以記住很多東西。其實所有能記住的東西,一定是不斷重複的。只有記筆記才能不斷重複你記住的東西,因為你的大腦會遺忘,但你的筆記,只要你不刪除,他就永遠存在。所以真正的筆記不只是為了記錄過去,更是為了創造未來。
大多數人走著走著就忘了為什麼出發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目標,人生叫流浪;有目標,人生才叫航行。萊辛曾說「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他比漫無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有目標的人,不管他怎麼走,都不會迷失自己,沒有目標的人就像無頭蒼蠅一樣,要麼東碰西撞,要麼原地打轉,沒有訂立目標的人走著走著,就忘了為什麼要出發,容易胡思亂想,還經常被旁人左右,既擔心自己會半途而廢,又害怕自己會失敗,結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了。
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目標沒實現,而是沒有目標可實現。生命的意義在於,為了目標不斷努力,這個目標就像海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聽過一句話:為什麼圓規能畫圓,是因為它的腳在走心不變。為什麼我們很多人不能圓夢,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定」腳亂走腳步亂了,人生也就亂了。
要想看到世界改變,不如先學著改變自己
很久以前,人類還是赤著雙腳走路。有一次,一個國王到偏僻的鄉間旅行,遍地的碎石子扎的他雙腳之痛,氣急敗壞的他下了一道聖旨,把全國的道路都給我用牛皮鋪起來。但問題是,即使把全國的牛都殺掉,也不夠鋪路。一位聰明的僕人大膽向國王進言說『國王啊,與其犧牲那麼多牛,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這就是皮鞋的故事),國王如夢初醒,立即收回成命,採取了這個建議。
與其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因為很多時候,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先學會改變你自己。
不要拖延還要超前部屬
「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的事提前做,後天的事準備做,未來的事計畫做」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要想成功,你不僅需要能力。還要有超前意識,畢竟真正的機會從來都是給時刻做好準備的人。
然而我們很多人卻敗給了自己的惰性,常常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但就算明天做得再好,終究還是把事情延誤了。更可怕的是,到了明天也不一定做一拖再拖。最後不僅拖垮了自己的時間,也拖垮了自己的人生。正所謂「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
我們不僅僅要今日事今日畢,同時也要明日事今日記,別等到亡羊補牢時,才發現為時已晚。別等到錯失機會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每一次偷懶,其實都是在給自己的未來挖坑。
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成功是沒有捷徑的,但是如果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鑒前人成功的經驗,你就會少走很多彎路。一個人能成功,靠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更多是因為跟對了人做對了事。
反之,如果一個人一意孤行,僅憑一己之力,是很難走向成功的。無論一個人多有智慧,也都會有自己的極限,如果不願意去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基本上是人生也就禁錮住了。所以要想突破,你就要學會借力,如此才能爬得更高,走得更遠。
堅持的力量,累積就能從量變到質變,實現複利的價值
道德經有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意思是說,天下的難事,是由簡單的事情演變而成的。天下的大事,是從細微的小事積累起來的。如果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得從細微簡單的事情做起。
哈佛家訓裡就有這樣一組數據:如果每天花十五分鐘時間看書/min能讀300字十五分鐘就能讀4500字一個月是13.5萬字。一年的閱讀量可以達到1620000字。如果按每本書八萬字一年就可以讀20本書,它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數字遠遠高於世界人均閱讀量。而我們國家人均閱讀量才4.66本像每天閱讀如此簡單的事兒,都很少有人能做到。更何況世間的大事。
勸學裡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世界唯一的公平就是時間,只有時刻掌握自己的方向,由小做起積少成多,才能實現自己的從量變然後質變。否則憤怒了一輩子,批判了一輩子,卻什麼事都沒做成。「二八法則」表面上看及其不公平,但我們唯一能決定的就是選擇成為20%還是成為80%。
延伸閱讀: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