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扶陽好過冬-給你冬天元氣滿滿
小雪是入冬的第二個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農曆十月中的初雪,把冬天的白色染得越來越濃了。清代 王士禛的詩句:「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新霜鬢上加」。更增添冬天的寒意。
入冬以後,偶遇上冷氣團來襲,很多人開始撐不住,不是感冒的人越來越多,就是有的人已經出現手腳末稍的血管青紫的現象了。所以在小雪節氣的冬天裡,就來跟大家分享一組扶陽的穴位,讓大家元氣滿滿,冬天暖呼呼。
內容目錄
陽氣足則百病無,陽氣足免疫力強
中醫裡說「陽氣足則百病無」。中醫裡說的陽氣,實際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現代人經常說的「免疫力」。比如在前段時間剛入冬,氣候溫差大,公司裡的同一棟大樓的就好幾個感冒,咳嗽,發燒,還有拉肚子的,但是就在同一個環境下,仍然有人感冒有人沒有感冒?這個差別就是免疫力了。
它就是一個「陽氣足則百病無」的作用,也可以稱之為免疫力強。想要陽氣足,過去我們常用的有扶陽氣作用的穴位,包括了督脈上的「大椎穴」、「命門穴」,手腕上的「陽池穴」,腳底的「湧泉穴」等等。
冬天裡補陽氣第一招:從陰引陽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另外一個理論「從陰引陽」,在說這個理論之前,我們要知道,人體分為陽面和陰面。人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可以曬到太陽的為陽面,曬不到太陽的為陰面。所以說人體的背部為陽面,腹部就為陰面。
背部為人體的陽面,背部的穴位,它大多數都有扶陽氣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按摩理療做背部刮痧,或拔罐,或按摩,都會感覺自己的精神就比較旺盛,其實,它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刺激了背部的扶陽氣的穴位。提高了個人的陽氣。
而今天我們要用到的穴位是在人體的腹部,中醫在調節病症的時候,有這樣一個說法,叫做「從陽引陰,從陰引陽」這句話出自中醫的一本巨著「難經」。意思說的就是,當我們用陽的部位,可以解決陰的部位病變。同理用陰的部位可以解決陽的部位病變。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思想呢?其實中醫認為,人體的周身氣血它是貫通的,無論是從上到下,還是從前到後,從左到右。我們在調理一個人病症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盡可能的使這個人氣血調和,陰陽平衡。
一個人陽氣過多,那麼他的陰氣或者說陰液會受損。因為陽氣過旺,它會灼燒我們體內的陰液,從而使陰液變少。故而,我們用滋陰的方法可以調節陽氣過旺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要用腹部的穴位來扶陽氣了。
所以今天我們要選擇的穴位,其實就是人體陰面的兩個穴位,分別是「關元穴」和「食竇穴」。
第一個穴是「關元穴」是我們一個比較常用的穴位了。在肚臍下三寸的地方,此穴顧名思義,就是元氣的關口。而元氣,自然包括元陰和元陽,同時此穴歸屬于任脈,而任脈為陰脈之海,主一身生的陰液。且此穴,它是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匯穴,為三焦元氣所出,聯繫命門真陽。可以說,它是一個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穴位,所以我們艾灸關元穴既可以補陽氣,也可以滋陰液,尤其是可以補充我們的先天之本。
第二個穴位是「食竇穴」它位在人體第五肋間隙距離前正中線六寸。怎麼找呢?人體的兩個乳頭,它位在人體正中線旁開四寸的位置上。我們先找到乳頭之後向外側旁開兩寸,然後再向下推一個肋骨間隙,就可以找到了。你在點按的時候,有酸痛感的地方就是食竇穴的所在。
食竇穴,歸屬於足太陰脾經,可以調節脾臟的功能,而中醫認為,脾在五行中屬土,脾又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強健,人體的氣血才能充盈,氣血充盈了,就足以滋養人體的五臟六腑。使我們的五臟六腑得到了充足的氣血滋養,那麼五臟六腑的功能就可以慢慢的恢復正常。
所以說關元穴,它重在滋補先天之陽氣,而食竇穴,它重在滋補後天之氣。先天和後天都滋養好了,我們就可以有足夠的陽氣可以斂藏,不但可以補足陽氣不足的情況,冬天裡也不怕虛寒寒濕讓自己身心煎熬。
冬天裡補陽氣第二招:補腎養心食療法
小雪時節的食補方面:這時天開始冷了,很多人都會去吃些熱辣的食物,有些辣味的辛香料確實可以暖胃擴張血管,但是同樣是辛香料,薑入血分,對於滋補陽氣效果會比其他的辣椒好,不妨吃點用薑煮的紅棗薑湯,牛肉麵都可以溫陽暖脾胃。另外,冬季的一個飲食口味在中醫裡是有講究的,冬季我們的五臟之中,它對應的是腎臟,而鹹味食物入腎。所以說這個時候稍微吃一些鹹的食物是可以入腎經補腎的。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對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口味上適可而止,注意不要太鹹。另外冬天裡可以吃點苦味的食物如:紅蘿蔔,白蘿蔔,芥菜,這種帶點苦味的都有滋心陰降心火的作用。
冬天裡補陽氣第三招:補腎陽滋心陰水火既濟泡腳法
冬天裡除了補腎,我們還要注重養心,因為人的健康,它是建立在陰陽平衡的基礎上。從五行的角度來看,腎五行屬水而心,五行屬火,水為陰,火為陽。所以,補腎水顧心陽,可以讓冬季我們的身體皮膚既有溫度,又不失潤澤。這時不妨在睡前來個泡腳,把你的腳泡暖了,腎水得溫,而上輸心火,使的水火既濟,不但讓冬天裡好入眠,也可以使末稍的血液循環順暢,守住腎陽好過冬。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