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證實】從事認知刺激低的工作容易罹患失智症
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考公職的人就變多了,因為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金飯碗、銀飯碗都不如鐵飯碗來的可靠踏實,有安全感。但近期英國倫敦發表了一份流行病學研究分析,相信看到這個結果會徹底的摧毀你對安逸、安全感的職業期待。
退休公教人員罹患失智症(老年癡呆症)的機會,是從事燒腦工作人的2.5倍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癌症已經獲得很好的治癒率,人們在各種營養、生活條件都富足的情況下,壽命也不斷的在延長,而人類未來唯一的絕症將會是「阿茲海默症」。
這是一個來自於北歐健康與福利研究計畫 (NordForsk)計畫主持人– 米卡·基維邁基(Kivimäki)博士長期研究阿茲海默症,也得到 NordForsk、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威康基金會、芬蘭科學院和赫爾辛基生命科學研究所的支持。在一項新的研究是針對於「
工作認知刺激與老年癡呆症的關係」。
他根據各國研究人員在包括近 108,000 名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齡 44.6 歲)評估了工作場所認知刺激與癡呆症發病率之間的關聯。參與者包括公務員、公共部門雇員、林業工人和其他一般工作人群。結果顯示,低認知刺激組的每 10,000 人年癡呆發生率為 7.3,高刺激組為 4.8,差異為 2.5。
成年人的工作刺激是延遲大腦衰退的保證
此項研究也表明,從事認知刺激較高的工作的人罹患癡呆症的風險明顯低於就業挑戰性較低的同齡人。調查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三類工作場所認知刺激:
“高”,既指高工作需求,又指高度認知與工作控制;“低”,指低要求和低控制;“中等”,指的是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都在遊刃有餘的範圍內。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系研究教授兼主任 Mika Kivimäki 告訴 Medscape 醫學新聞。“這個新發現支持了「成年期的精神刺激」可能會延遲大腦的衰退及老化,減緩阿茲海默正發作的假設。”
快速而努力地工作是保持大腦活力最有效的方式
米卡·基維邁基博士表示「這份數據,研究人員事先控制了教育程度低、高血壓、吸煙、肥胖、抑鬱、缺乏運動、糖尿病、社交接觸少、過度飲酒和創傷性腦損傷」。而這項分析數據的結果,也被列在 2020 年柳葉刀期刊「癡呆症預防委員會」命名的 12 個癡呆症風險因素中的第 10 個,具有令人信服的證據。
米卡·基維邁基(Kivimäki)還表示:『高度刺激認知的工作,要求你快速而努力地工作,學習新事物,有創造力,並擁有高水準的技能。』『而且更高的認知刺激似乎在兒童期(如受教育程度較高)和成年期(根據工作特點)具有累加效應。也就是說年輕時期的認知刺激度高的人,即便到了老年,他所罹患老年癡呆症的比例仍然低於認知刺激度低的人。
而這份研究也充分的證實『認知刺激』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的好處,教育提升認知表現和工作中的認知刺激,都會降低老年癡呆症的風險。所以多讀書,多吃苦,多從事負重,挑戰性高的工作,還是預防老年後的痴呆的不二法門。
另外,米卡·基維邁基Kivimäki博士 也指出,工作場所的低刺激與大量飲酒和缺乏身體活動,對於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樣的。都會因為造成體內血漿蛋白質沉積在海馬體,並會阻止腦細胞形成新的連接。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衰老研究中心助理教授Serhiy Dekhtyar 博士表示:『 職業認知刺激在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風險中的作用,是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一些證據』。
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看到以上的研究不經想起,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這句話用在人生道路上是至理名言,用在大腦的用進廢退上,也是如此真知灼見。青少年時期太順利了會忽略了努力,中年時期貪圖安逸,少了志氣,到老年氣血已衰經受不起困境。日本人有一句話:「年少時吃的苦,那是用錢都買不到的財富」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千萬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很多走出校門進入職場後,因為進入的行業不同,幾年之後,人和人之間差距就出來了,一開始選擇了最安全最有保障的鐵飯碗,或是捧著人人艷羨的金飯碗,做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還沒走到頭,可能半道上時代變了,自己沒了拿得出手的一技之常,亦或是真的讓你走到了退休,那還有阿茲海默症在等著你呢?不管你怎麼選擇,就是別在他人吸收新知的時候,而你選擇了放空和封閉;在別人選擇吃苦和打拼的時候,你選擇了安逸和放任自流!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