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有多香,香到令人想要擁有並把它吃進去
在中國南方農曆八月又稱“桂月”。桂花雖屬於秋天,而”八月桂花香”卻不是代表蕭瑟的秋天,而是那個歷經夏天末尾到初秋的乾燥與燥熱的「長夏」,也就是“秋老虎”發威時期的一抹清香。
中秋前後,窗外隱約飄進屋裡的芳香,清冷之中帶著一絲細細的甜。這種香味,不奪人氣息,卻有著相當的穿透力。通常是你在恍惚之間,一股甜蜜輕輕融入鼻腔,忽然卻溫柔。
因為有桂花 才有秋天的味道
桂花,像一個婉約的女子知書達理、懂進退,只有在深秋繁花落盡,才綻放屬於自己的淡雅香甜。天下香花之多,若論花中情懷者,對中國人而言,唯有桂花。桂花,又名“木樨花”,原產於中國南方,廣西、貴州,及江南的江浙,福建一帶,皆有她的身影。
存在中國已經超過兩千年了,對這樣上古花木,它的品種很多,其中最著名的選手為丹桂、金桂、銀桂,三者皆能成樹,花色分別為紅、黃、白,皆在秋季開花。三姊妹中,以金桂最美、丹桂最香、銀桂最雅;還有一位妹妹是四季桂,花色淡黃,植株矮小、適合做盆栽,一年內能開花數次,香氣較淡。
桂花香裡有我的鄉愁
兒時的記憶裡,冬天的早晨,我時常被甜香味喚醒,只見媽媽在廚房裡煮著熱氣騰騰的桂花酒釀,我總是用這一大碗的桂花酒釀,大口一嘗,一股香甜的暖流,順著縷縷清香叫醒我的胃,也叫醒我全身的細胞,那已經變成我記憶中寒冷冬天的一道風景,溫存在心中。
長大後,因為就學就業的關係,來到繁華的大都市,雖然還是偶而看到幾棵桂花樹,長著稀稀落落的桂花,那些印象中的丹桂飄香就更顯縹緲了。偶然嗅見,我必要四處尋找,用力、深深吸上好幾口,深怕一陣秋風來,這稀薄的香氣就四散而去,一旦錯過,又要等上一整年。
桂花這舌尖上的清甜愛她就要把她吃掉!
我們對花的最高讚譽,就是「認認真真把她吃掉」。以鮮花入菜,做成正菜或點心,古人稱為“花饌”。南宋《山家清供》記載,春采紫英菊、夏煎梔子花、秋做廣寒糕。這味廣寒糕,需“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春粉炊作糕”,其實就是今天江南各地的桂花糕。
桂花與甜品,是一對穿越千年的伴侶。但與桂花有關的滋味,它早就超越了甜品,既可以制茶,更可以點綴肉食,甚至釀成美酒。一朵桂花,擁有著無數張美麗面孔,幽香淡雅,甜蜜而不奪人。它穿越千年,至今仍玩各種地區的美食搭配。
- 廣式早茶中的”椰汁桂花糕”。它結合了廣式、潮式和西式點心工藝,先用吉利丁(明膠)分別混合椰汁和桂花糖漿,蒸熟一層,再鋪一層,最後撒上金黃的桂花碎。
- 在上海各色咖啡店中還多了一味”桂花拿鐵 “。據說在杭州,一定要在隨風飄落的桂雨前,來上一杯”桂花拿鐵 “更有詩意。
- 在台灣,有一味特產”桂花烏龍”,頗得桂香意境。懂行的茶農,會將桂樹種植在茶園旁,以提升烏龍茶的香氣;烘焙過程中,更會加入乾燥的桂花,進一步增添香氣層次,還能在泡開的茶水中,見到綻放的桂花。
- 在杭州,若能在這滿隴桂雨之下,沏上一壺桂花龍井,方不虛此行。龍井本是春息,桂花則是秋味,一春一秋,一茶一花,各自得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有一場完美的邂逅。
- 在紹興,這裡是黃酒的故鄉,桂花自然不會缺席。紹興人會將桂花用水稍稍燙開,過濾後加入黃酒,再滾一次;或直接把桂花浸泡在黃酒中做成桂花浸泡酒。深秋乍暖還寒,溫一壺桂花酒最是暖身。
- 在蘇州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來年不抗冬,蘇州特有的冬釀酒,也叫“冬陽酒”。這種酒以米酒為底,與桂花一同釀制而成,就是台灣現在常見的「桂花酒釀」裡面的桂花色澤金黃、口味甘甜,隱隱透著桂花的幽幽香氣,爽口得很。
桂花精油,全球四大名花之一
桂花,是秋天的一抹香,聞著桂花香氣心曠神怡,還令人口舌生津。桂花,花期很短,時常幾天內便在細雨中落盡。幸虧,人們總有辦法,將花香留住,不只是甜品美食,它更經由科技技術萃取,保留桂花最鮮活的香氣。
自從十二年前在廣州與桂花精油有過那麼一抹香之緣,而後聞不到桂花的幽香,終於懂了,那種魂牽夢縈的渴望。
三年前因與官方隨同前往雲貴地區調研,實地探詢而找到了專業桂花精油萃取技術與專家,也參觀了他們對於桂花採取超臨界CO2萃取的整個過程。
在精油當中香氣獨具,並名列全球四大名花香之一的「桂花」可謂道道地地的中國的花。
前不久一位會員,因為看到了我對桂花的介紹,慕名已久,想要一親芳澤親自來公司找桂花精油,在拿到桂花精油並打開的那一刻,我永遠都記得她那美麗的容顏被喚醒的一刻,真的是從一個素樸的氣質美女,瞬間被桂花征服之後,露出那種稚嫩的甜笑,找回了她久違了的童心,一口氣,想全部擁有,把我們所剩的八瓶全部帶走。
後來她來訊說:「她愛死桂花了,只要一滴滴在手腕,耳後,她覺得自己整個人就是一棵行動桂花樹」。還說「她光聞到就想吃了」,就問「這個精油可以兌水喝嗎?」
我說:「桂花精油,是可以的」「但是它經過超臨界萃取濃度很高,我會建議兌水的溫度不超過60度,而且稀釋一千倍以上,也就是1滴的桂花加在200CC的水中喝」。
桂花的出生來歷「綱目拾遺」
桂花
【異名】木犀花「綱目」。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
【植物形態】木犀「綱目」,又名:九裡香、岩桂「墨莊漫錄」,桂「花鏡」。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灰白色。
葉對生,革質,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3~8釐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
有銳細鋸齒,葉脈6~8對,向下面突出;葉柄短。
花簇生於葉腋,雌雄異株,具細弱花梗;花萼4裂,裂片齒狀;花冠4裂,分裂達於基部,裂片長橢圓形,白色或黃色,芳香;雄花具雄蕊2,隱藏於花冠內;雌花有雌蕊1,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子房2室。
核果長橢圓形,含種子1枚。
花期9~10月。
產地:廣西,
桂花一身都是寶,桂樹根或根皮、果實(桂花子)亦供藥用。
【採集】9~10月開花時採收,陰乾,揀去雜質,密閉貯藏,防止走失香氣及受潮發黴。
【化學成分】花含芳香物質,如γ-癸酸內酯、α-紫羅蘭酮、β-紫羅蘭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順-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壬醛以及β-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兒醇、二氫-β-紫羅蘭酮。
花蠟含碳氫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性味】辛,溫。
- 「本草綱目」:辛,溫,無毒。
- 「本草匯言」:味辛甘苦,氣溫,無毒。
【功用主治-桂花的功效】化痰,散瘀。
治痰飲嘲咳,腸風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 「本草匯言」:散冷氣,消瘀血,止腸風血痢。
凡患陰寒冷氣,瘕疝奔豚,腹內一切冷病,蒸熱布裹熨之。
- 「國藥的藥理」:治口臭及視覺不明。
- 「陸川本草」:治痰飲喘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泡茶、浸酒。
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熱外熨。
【選方】生津,辟臭,化痰,治風蟲牙痛:木厚花、百藥煎、孩兒茶。
作膏餅噙。「本草綱目」。
桂花—總能不經意的征服你的嗅覺,滋潤你的味覺,令你念念不忘。桂花本弱唯香則強。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