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思無邪

這一代的父母自嘲: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曾在一場演講中聽到一位企業集團的總經理,講到這個時代,一開口就說了幾代人的差異,語氣中有無奈的接受又帶點自嘲的說:「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生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不孝的第一代…..」這也是我在許多朋友圈裡經常看到的身為父母最常自嘲的話題:「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這一代常見到的世俗現象:年齡小的孩子,一個不高興就對父母撒氣、發脾氣、一個慾望沒有被滿足就嘔氣;大一點的孩子,父母跟他說話常常被無視、回懟,溝通困難;經常對父母冷漠、頂嘴、吵架;對父母講的道理、建議、不屑一顧……

這讓許多身為父母的人,倍感委屈:“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其實,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之所以會變得不尊重父母,往往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導致的結果。

無原則溺愛孩子的父母

有一種父母,是能夠把心都掏給孩子,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給孩子各種特殊待遇,傾盡所有給孩子創造快樂、舒適、沒有一點不適的環境。最終,孩子地位越來越高,父母卻越來越卑微。

這樣一種溺愛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風喚雨,唯我獨尊, 想要什麼必須有什麼,否則就是別人的錯。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兩輛車在馬路上擦撞,前車的男駕駛下車惡狠狠的理論,他車上坐副駕駛一位女性下車攔架,結果這位駕駛把這位女性的脖子扭住,壓倒在地,一手還抓著這位女性的頭髮,現場沒點反抗的聲音,這位駕駛面對路人的指責也是相當不屑,甚至破口大駡。

原來這個被扭住脖子抓住頭髮的是這位駕駛的媽媽…..,而令人氣憤的是,這個媽媽沒有說一句話,甚至還護著自己的兒子。

我看了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父母過度的愛,造成孩子的反噬的案例比比皆是,到頭來都還是自己要收攤。

父母常因為捨不得孩子難過、受挫而無條件滿足他的任何需求,但其實給孩子適當的受挫,反而可以培養他的耐心與挫折耐受力,讓孩子在挫折中學習,認識和調節情緒,讓孩子漸漸明白自己並非無所不能、可以隨心所欲。並建立長幼的有序的觀念,讓他學會尊重長輩,建立是非觀、行為有界限。逐漸發展出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學會珍惜、感恩和回饋愛。

很多做父母的,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任由自己安排孩子的生涯。在這種認知下,包辦孩子的一切,結果養出一個無法獨立,沒有擔當的「巨嬰」和媽寶爹寶。

青春期是建立互相尊重的關鍵

青春期是一個人成長建立獨立人格的意識的關鍵期,這時的孩子有自尊、自主、獨立的需求,也是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的時期。

ea47d-20210807130122_2 這一代的父母自嘲: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許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明顯變得愛頂撞父母、不把父母放在眼裡,更有甚者還會動手。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那個年齡段,自我意識增強,心理上渴望獨立和更多自由空間、思想上又經常陷入迷惘,當家長不瞭解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時,就會覺得孩子沒有以前聽話,總是故意跟自己“作對”。孩子也會放大父母的忽視與不尊重。

如果此時父母以權威“鎮壓”孩子,那麼親子之間矛盾只會越來越嚴重、距離越來越遠。於是父母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理解與欣賞

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其實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尊重、接納、理解和欣賞。把孩子看做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懂得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緒和想法。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學會適時的放手,給他足夠的成長空間,凡事讓他自己去體驗。

孩子需要的是榜樣,做好自己比為孩子而活更受孩子的尊重

還記得看過網傳的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的作文寫道:

“我媽媽什麼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還天天喊累。和我一起玩的同學,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著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

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小小年紀的孩子,會說出這樣嫌棄父母的話……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父母的身教大於言教,做好自己就會贏來孩子的崇敬與跟隨,你好,孩子才會好。

 孩子不是用來實現父母未完成的心願的

中國人講究傳承,講究子承父業,一脈相傳,子女有了父母作為人生的領路人,父母有了子女,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所以很多父母,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完成的心願,非要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完成。

自己小時候沒條件學樂器,就讓孩子苦練鋼琴、舞蹈,多才多藝。自己學不好的,就整天逼著孩子考第一考名校……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其實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我想,真正能夠贏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用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可以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有效指導。有了孩子之後,不代表家長就可以把自己人生未完成的課題,都加在孩子身上,交由孩子去完成。父母應該要認識到,每個人的性向愛好不同,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課題。

f414c-20210807130231_35 這一代的父母自嘲: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有了孩子,父母更有責任好好經營自己

誠如李安導演所說:“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 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我雖然自己沒有孩子,但是我多年企業在任用人才上,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孩子,他們各有不同的資質與條件,但人生的發展,早已寫在性格上,真的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人生未來的發展,在最初的家庭教育中,已經說明一切了。

延伸閱讀:

用犧牲感來愛孩子的母職焦慮

人老了不能失去的四樣底氣

驚人的苦難守恆定律正在發生改變

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