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的症狀往往藏著潛意識的訊息
讓你感覺不對勁的症狀,不一定就是真的病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一陣子總是覺得身體那裡不舒服,症狀很明顯,但經過就醫檢查,各項檢查數據都顯示非常正常,完全查不出任何問題呢?
前不久一位憂心媽媽在在芳診時諮詢到:『老師妳好:我想請教有關耳鳴的問題?我女兒今年21歲還是個學生,平日功課很忙,經常要使用電腦和手機也經常熬夜。
1年多前突然發生耳鳴的狀況,每天都會有耳鳴的症狀,一天會發作好幾次,1次的耳鳴時間2分鐘到10分鐘不等。不是連續性的耳鳴,是不定時的耳鳴,聲音很小,有時候會有一點大聲,去大醫院檢查都正常,醫生說:沒有什麼問題,很正常。孩子從小到大不管是感冒,咳嗽,發燒或偶爾有中耳炎,但都不會有耳鳴的情況,現在的狀況是在無生病的狀況下就突然耳鳴,我這個做媽媽的覺得好煩惱ㄛ!』
這個小孩的情況,讓我想起我曾經在國中聯考前的一段時間,那時同學們都覺得我不需要太用功,輕輕鬆鬆就拿好成績,但其實私底下我是拼了命的沒早沒夜的K書,就是那個背地裡用盡力氣,表面上還讓他人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情況。而真實的狀況是一天睡不到四小時,後來在考前一個月,我只要一坐在書桌前就開始胃痛,而且胃痛到想吐的情況,去看了醫生照了胃鏡各項檢查都正常,醫生也開了一些制酸劑,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總之那個胃痛想吐的情況,也不知持續了多久,但依稀記得好像是在聯考後就自然的不藥而癒了。那時我自己自嘲的跟家人說:可能是老天爺要我休息一下了,不要再那麼拼了。
傾聽身體的聲音
是的,其實當我們忙於工作,忙於學業,忙著去跟外界打交道的同時,往往會忽略掉我們內部的身體訊息,而這些身體的訊息的反應往往會比我們所認知道的更早反映出來。
我們日復一日的使用著我們的身體,可能長時間的工作,維持同一個姿勢,敲擊著鍵盤,雖然感覺不出什麼特別的壓力,但其實你的肩膀不斷的在僵硬,小腿已經開始腫脹,視力也在下降中,這些肩膀酸痛,下肢水腫,眼睛乾,都是身體在告訴你:你很疲憊了,你需要休息了。
如果你在持續下去,可能就會有些你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出現了,就像這個案例中的耳鳴,當事人可能會和這個女孩一樣,突然的耳鳴,沒有任何器質性因素的耳鳴,或許正是大腦正在幫她屏蔽一些她不想聽到的聲音,一些旁人的督促與期望的帶來的壓力聲音。而以一種耳朵裡堵起一道牆一樣的耳鳴的形式呈現。
如果身體會說話,我猜想,這時身體想告訴她:我不想再聽到有人在耳邊無數次的強調我應該怎麼樣做了?這種因為情緒方面的問題而引發身體發生器質性的疾病的,在醫學上有的名稱叫做「心因性疾病」。
小孩的身體會透過生病來獲取父母的關注
就例如有些被父母忽略的孩子,他們會透過生病來獲取一些利益,例如小孩會因為生病而得到家人的關注,他們的身體就會記住這樣的關連性,所以當心理上備受冷落或壓力的時候,他們身體就會先出現自發性的生病,以獲取親人的關心,但這是潛意識層面,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指出:「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
當你的情緒被積壓到一定程度,就會在身體上爆發。所以情緒是存在我們身體裡的,可以由身體進行表達,所以當我們離自己的身體越來越遠,越來越沒有時間傾聽身體的聲音,只是隨著外界的情緒一直努力去符合外界的需求時,這時身體就會以一種強制性的症狀反覆的發作。
所以,最關鍵的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耳鳴也並非耳朵的問題。
重要的是隨時關照你的身體,傾聽身體的聲音,適時的放鬆,養成在工作空檔或是學習的間斷時間,走出原來的學習環境或工作環境,切換一下自己的活動空間,或是乾脆就睡一下,打個盹,刻意讓自己身體放鬆。
利用嗅聞精油芳香來釋放壓力
並且使用最簡單也最個人的精油嗅聞及擴香,所有自己喜歡的香氣都有這種作用,當然我還是提供幾款適合容易產生壓抑型人格的人適用的精油如:安古薰衣草,薄荷,佛手柑,香蜂草,苦橙葉,讓嗅覺的香氣,刺激大腦的邊緣系統,使大腦產生更多的腦內啡,讓壓抑的情緒獲得轉移與釋放,增強自己對壓力的耐受度,並且將這種工作及學習中穿插的舒壓過程,也就是休息時切換腦力,切換空間的方式,變成一種習慣模式,讓這種自己營造的放鬆模式變成慣性思維,就可以達到適時的抒解壓力,今天的壓力今天釋放,而不累積。
今天的身體的症狀往往藏著潛意識的訊息看心因性疾病,就跟大家談到這邊,謝謝您收看聽,我是李淳廉,如果你覺得受用,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如果也有類似心因性的症狀,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