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覺,身邊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越是先進的已開發國家,罹癌率就越高。彷彿我們的時代越進步,環境越好,帶來的癌症威脅就越大。其實不然,真正影響的主因不是環境,而是年齡,現今的人類的壽命都來到了人類史上的新高,所有以前的人不會遇到的疾病問題,在今天或是未來都會慢慢的浮現。

雖然癌症的治癒率隨著醫學科技的發達,已經大幅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但仍有部分癌症發現時已經是晚期,治療的效果往往不好,所以如何預防癌症的發生,以及在早期發現癌症就非常重要了。今天我要介紹一本「癌症防禦」這本書,作者李志中,筆名菠蘿,他是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在之前我介紹過他的另一本「癌症真相」,這兩本癌症科普醫學,作者生物學的角度看待癌症問題,跟一般的疾病醫學書籍很大的不同,他是徹底揭露了癌症為什麼這麼難纏,為什麼這麼難攻克?用深入淺出的醫學科普,幫大家做真實的剖析,在醫學謠言滿天飛的今天是尤為難得。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

癌細胞的生成,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在復制產生新細胞時,極少數的情況下會產生錯誤,而導致基因發生突變,從而產生癌細胞。這些因為複製錯誤的突變細胞,初期是會被我們免疫細胞所消滅的但如果一些突變癌細胞逃脫了人體免疫系統的絞殺,就可能會失控發展成癌症

life-biology-medicine-scientific-molecular-research-dna10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人體基因突變,可由先天後天兩種因素造成。先天因素是指人自身的基因缺陷,這些有缺陷的基因又稱爲癌症基因。後天因素則是人的飲食、生活等習慣,以及其他會引發基因突變的外部環境

研究表明,雖然引發不同癌症的先天和後天因素所佔的比例不同,但就所有癌症整體而言,引起的比例大致上各佔一半。癌症防禦這本書就是從先天、後天及癌症篩檢,這三方面來講,癌症預防的問題,我們的解讀也將從這三方面展開。

基因如何影響你的罹癌幾率?

基因塑造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模樣,也間接影響了人的患癌風險,比如說,男性和女性的患癌風險是不同的,基因決定了男性的生長激素分泌水平更高,所以一般男性長得更高,體重更大。但是,生長激素越旺盛,細胞分裂與複製的速度也就越快,出現基因突變的概率也越大,罹癌的風險也就會越高。還有研究表明,同一性別的人,身高越高,通常患癌的概率也會越大,也是因爲個子高的人細胞分裂複製的速度快。 性別、身高對人患癌概率的影響是極其細微的,但有一些基因卻會極大影響人的患癌概率。

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個案例,一個叫陳琦的中年男人覺得自己被詛咒了,因爲他13歲的女兒確診了骨肉瘤,就是一種長在骨骼軟組織上的惡性腫瘤。這是他家裏的第四位癌症病人陳琦的哥哥在七歲時,因腦瘤去世。姐姐在十年後又患上了雙側乳腺癌,在姐姐的乳腺癌剛剛得到控制時,50歲的母親也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癌症專家對陳琦一家做了基因檢測,發現他們體內攜帶TP53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的攜帶者,被稱爲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是一種罕見的自體顯性遺傳疾病,是由於父母的抗癌症基因TP53產生突變後,經由遺傳給患者,或是母親在懷孕時胚胎細胞發生TP53的基因突變,有這樣症候群的人,會因為抗癌基因TP53突變後,形成變異的TP53蛋白質,造成患者在45歲前,就會因為基因缺失的問題,在身體各處罹患多種肉瘤。

TP53是我們體內最重要的抑制癌症的基因,有兩大功能:一個是修復細胞內的基因突變。另一個是讓那些含有太多錯誤沒法修復基因的細胞快速死亡。一旦TP53基因自己突變了,就失去了抑制癌症的功能。研究表明,患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的人,在60歲之前得某種癌症的概率高達80%-90%,很多人在兒童時就成了癌症患者,除了李-佛美尼症候群,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也是由於基因突變引起的,發生突變的基因稱爲BRCA1和BRCA2基因,又稱爲乳腺癌遺傳基因。著名的好萊塢影星安潔麗娜裘莉就是被查出了攜帶有突變的乳腺癌遺傳基因。裘莉的曾祖母、祖母、母親和姨媽都因癌症去世,他們得的都是乳腺癌。而基因檢測發現,裘莉自己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患卵巢癌的概率爲50%。爲了預防癌症的發生,裘莉大膽地切除了自己的乳腺和卵巢,這既減少了自身患癌的風險,又能引起人們對於先天癌症基因的重視。當然,在醫學上,裘莉的做法,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human-cell-embryonic-stem-cell-microscope-background10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首先,切除手術並不能100%的預防癌症,乳腺癌遺傳基因,還可能引起胰腺癌等其他癌症。其次,手術需要麻醉,而麻醉本身就是有一定風險的。況且,切除乳腺和卵巢會給女性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是切除卵巢,卵巢是產生卵子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許多卵巢切除的人都出現了更年期症候群,更嚴重的是,有些人需要長期服用人造雌激素來緩解症狀。乳腺癌遺傳基因在人體內,隨時可能讓人患癌,而有些人體的基因突變,則讓原本無害的食物成爲癌症誘因。比如說,人體內有一個LBOB基因,如果這種基因突變了,人體就無法分解果糖,稱爲「遺傳性果糖不耐症」( Fructose intolerance, hereditary )。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不僅不能大量吃水果,一些果糖含量較高的蔬菜,比如甜豆、洋蔥、菜椒也不能多吃,否則,肝臟就會因無法完全分解果糖,而積壓大量有毒的半成品,不僅會造成部分肝細胞死亡,還會誘發肝癌。但目前的醫學發展還不能改變或預防所有的突變,所以預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日常生活中哪些已被證實的致癌物?

我們會從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兩方面來說。先說飲食習慣,話說病從口入,防癌和我們吃什麼、怎麼吃確實有著密切的關系。但一般網絡上經常有文章推薦一些所謂的防癌食品,比如說多吃紅番薯、花椰菜、防癌。多喝綠茶,防癌等等。然而這些,目前的科學研究並沒有證實哪一種食物有明顯的防癌效果。但有一些食物確實能引發癌症,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中列出了不同級別的致癌物,根據致癌可能性大小,分爲1類,2a類,2B類和3類,四個級別的致癌物其中1類與2a類是很可能致癌物,2B類是可能致癌物,三類是可疑致癌物。

要想預防癌症,我們就要格外關注1類和2a類致癌物。這其中就有不少食物,比如:醃制食品、加工肉類、變質的糧食以及燒烤或烘烤食品。

第一種,醃制蔬菜

這類食品中通常含有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中,會代謝成亞硝胺,它是一種強致癌物。例如:泡菜,豆腐乳,醃蘿蔔乾等。胃癌高發的中國、日本和韓國都有長期吃醃制食品的傳統,而幾乎每家餐桌上都有泡菜的韓國,胃癌的發病率高居世界第一。

jar-pickled-vegetable-preserves-table-surface-carved-wooden-handicrafts-wood-pitcher-cup-bowl-wooden-cutting-board10008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第二種,加工肉類

其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亞硝酸鹽,例如:臘肉,香腸,肉乾,火腿等等是1類。每天吃超過一兩個加工肉類,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另外,新鮮紅肉也被列爲了2a類致癌物。豬肉和牛、羊肉都屬於紅肉,但由於紅肉裏含有非常好的營養和微量元素,適當的吃還是利大於弊的。紅肉和雞肉、魚肉這些白肉輪換着吃,更健康。

第三種,變質的糧食及其制品。

一些富含蛋白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大米,面粉,都有可能被黃麴毒素污染。黃麴毒素被認爲是最強致癌物之一,是導致肝癌的元兇之一。核桃,杏仁等堅果、豆漿以及牛奶,也容易被黃麴毒素污染。這種黴菌不僅毒性強,還十分頑固,加熱都無法讓它分解,因此,千萬不能因爲心疼糧食而吃一些變色變質的食物。

soy-milk-soy-food-beverage-products-food-nutrition-concept10008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第四種,燒烤或者烘烤的食物

因爲燒烤食物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一種叫苯並芘,是一種高活性致癌劑。無論是我們吃的烤串,還是烘烤的蛋糕餅乾中都含有這種物質。聽到這裏你可能要問,這麼多常吃的食物都是致癌物,難道什麼都不能吃嗎?其實,一般來說只要累積量不大,是可以放寬心吃的,畢竟生活還是需要樂趣的,只要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偶爾使用是不會導致癌症的。

第五種,絕對不可以碰的必定致癌物-檳榔

上述都可能致癌物,只有一些食物還是最好不要碰,那就是檳榔。台灣民間嚼檳榔的人還是很多,檳榔之所以會讓人上癮,主要是因爲檳榔裏含有檳榔鹼,能提神,讓人興奮,功效和咖啡差不多。但問題是,長期嚼檳榔會導致口腔粘膜受傷,逐漸纖維化乃至癌變。有研究表明,長期食用檳榔的人患口腔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50倍以上。爲了保命,許多口腔癌患者不得不割臉。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提神,不如用咖啡代替檳榔,避免口腔癌的風險。

japanese-hot-pot-cuisine10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第六種,還有一些致癌的不是因爲食物本身,而是你吃食物的時機

我們經常會在餐桌上聽到這樣的招呼,”趁熱吃”,但太燙的食物是會致癌的。世界衛生組織已把60攝氏度以上的食物列爲2a類,如:熱咖啡,還是滾燙的粥,火鍋,湯包,吃都沒有什麼好處,如果太燙入口,他會灼傷我們食道的上皮組織,如果食道上皮組織反復受傷和修復,癌變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第七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喝酒、缺乏運動和遠離電離輻射

吸煙:

研究表明90%的肺癌都和吸煙有關。這裏也包括吸二手煙。在煙草流行之前,肺癌在全世界是一種罕見病,但現在它已經是很多國家包括中國的第一大癌症類型。吸煙爲什麼會導致肺癌呢?我們常說煙草中含有有害物質尼古丁,其實尼古丁只是成癮物,並不是煙草中主要的致癌物。研究發現,一根小小的香煙中含了78種是一類致癌物,比如乙醛、乙酰胺、氰化氫本身等等。

偶爾吸一口煙並不會導致肺癌,但如果一個人20多歲開始養成煙癮,他50歲後罹患肺癌的概率會高很多,並且吸煙還會影響身邊的人。美國的科研機構做過一個研究。他們對1900年以來,美國的人均吸煙量和肺癌死亡人數進行了統計。對比發現,美國人抽煙量開始增加的20年後,肺癌的死亡人數開始增加。而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開始控煙後,八九十年代死於肺癌的人數開始減少。和煙癮一樣,酒癮也會致癌,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酒精列為 1類致癌物。

red-wine-splash-white-background10008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喝酒

喝酒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爲酒精,也就是乙醇,在進入人體後會先代謝成乙醛。這中間的代謝物乙醛就是一類致癌物,喝酒能導致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美國的研究表明,41%的口腔癌和21%的食道癌與喝酒有關。

關於喝酒,坊間還有傳聞說,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不容易?但臉紅反而意味着致癌危險,因為喝酒容易臉紅的人能迅速把乙醇轉化爲乙醛,因此不容易醉酒,乙醛能舒張血管,讓人臉紅,但這也意味着瞬間人體內的一類致癌物乙醛的含量非常高。那麼如果一定要喝酒,喝多少量相對安全呢?美國官方建議的量時,男性每天不要超過28克酒精,女性每天不要超過14克酒精。

 

運動與鍛鍊

有論文研究了26種癌症和運動鍛鍊的關系,發現運動能顯著降低其中13種的發病率,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肝癌、肺癌等常見高發癌症,其中肝癌、肺癌的發病率分別能降低27%和26%。鍛煉能防癌,一個原因就是它能幫助減重,而有研究表明,肥胖或超重會讓肝癌、胃癌、食管癌、腎癌的發生概率提高兩倍。

電離輻射

我們最後來說說電離輻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輻射分爲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像火爐發出的光,手機信號,微波爐的微波,都屬於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不會造成人體基因的突變。而陽光中的紫外線以及一些核輻射則屬於電離輻射,它們有很高的容易造成基因突變。所以我們不僅要在醫院做檢查的時候要預防電離輻射,平時還要注意防曬。醫院中的X光、CT檢查屬於電離輻射,一般它的強度並不高,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如果短時間內照的次數過多,也有致癌風險。尤其是加強CT,它的輻射強度比X光要高幾十倍,如果沒有必要,應盡量少中。

beach-3058917_19201000800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曬太陽呢?

適當曬曬有利於鈣質吸收,但曬得太多,就會大幅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尤其是在沙灘上,沙灘和海浪也會慢反射大量的紫外線,你躲在遮陽傘下也沒有用。澳洲的癌症發生率爲全世界最高,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酷愛在沙灘上曬日光浴,得皮膚癌的人很多。

有益健康的溫泉浴,也有問題

泡溫泉要注意有一些溫泉號稱含”氡”有利於健康,殊不知這是一種放射性元素,能釋放出電離輻射,長期接觸都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延伸閱讀:

癌症的真相,看懂了癌症的前因後果 ,不再輕信癌症的謠言

從疲勞到癌症僅五步之遙,積勞成疾比你想像的還要快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名額有限)

你的身體是從哪裡開始老的?身體各器官的老化年限

 

2 Comments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