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鹼體質的世紀大騙局是怎麼破滅的?
經常遊走在朋友圈的一定看過,養生圈裡經常散佈著一個理論叫「酸鹼體質」理論。簡單的說,就是如果你的體液PH值偏酸性,那麼你就容易得癌症,得了癌症的人,只要把體液PH矯正到弱鹼性,就能夠有效殺死癌細胞。之前有會員朋友來訊問說自己是酸性體質,不知道該怎麼用精油來調整?
我看了都無言了,酸鹼理論不知何時起這麼深植人心,不要說精油了,還很多健康食品以標榜著改善酸鹼值的說法,早些年也聽過民間有這樣說法,「女生多吃菜、男生多吃肉會生男」的說法,也是來自於蔬菜是鹼性,肉是酸性,男性的精蟲偏鹼利於精子的活力一說。現在酸性體質還直接變成了罹癌體質的代名詞。酸鹼體質怎麼那麼容易被偽科學利用呢?
酸鹼值的大騙局到底是怎麼破滅的?
這就不得不提在2018年被戳破的世紀大騙局,2018年11月的時候,美國加州法院判決發明「酸鹼體質」一說的始作俑者楊恩(Robert O. Young)詐欺罪成立被判賠償1.05億美元,理由是他用這套理論給病人治病,讓病人放棄正規的化療管道,治法就是在患者的靜脈中注入添加鹼性的小蘇打水,結果導致人家癌症惡化到晚期,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你以爲這只是一個醫療事故?更勁爆的是,這個人承認自己所有的頭銜都是吹出來的,微生物學家、血液病專家等等,他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一個騙子,他甚至沒有接受過任何科學訓練,沒有任何醫學資格。他寫過的四本推廣酸性體質的書裏面,沒有一個數據是真的,完全是憑空捏造。
這套理論的最核心的部分是說人體內的PH值要維持在弱鹼,他們的酸鹼體質理論有個測人體酸鹼度的簡單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來以後,拿唾液去測試,唾液的酸鹼度在6.6到7是弱酸性的,因此不管你怎麼測,你測出來的體質都是弱酸體質,按照該理論,那都是有癌症的,可怕不可怕呢?
這個說法不但不正確的,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首先我們來看看那些真正的酸鹼值,現代醫學裡,你可以測出血液、尿液、腸胃液、唾液、汗液等等體液的酸鹼度,比如血液的酸鹼度在7.35到7.45,若血液pH值若低於7.35,即為「酸中毒」。如果血液的pH值高於7.45,則是「鹼中毒」。胃液中的胃酸PH值為至2.0(範圍0.8至3.5)酸性,12指腸的pH值在7.0-8.5偏鹼性。但就是沒有”人體酸鹼度”這個說法。
酸鹼體質這個說法駁斥完了,接下來我們說說酸鹼食物這個說法,在酸鹼體質理論裡面,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體質,那麼你要從飲食做起,比如酸性體質,那就用鹼性食物來調節,鹼性體質那就用酸性食物。同樣的,這種說法也是很扯,人體的體液酸鹼度始終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中。吃進胃裏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不斷對體液的酸鹼度產生調節,但不會讓體液酸鹼度產生波動。換句話說,不管你吃什麼,你都改變不了你體內的酸鹼度。
身為科普作家也是癌症生物學家的李治中說,「爲什麼在中國做科普那麼難?」他說:「最大的問題是造謠者專業在造謠,而專家指是偶爾闢謠。」造謠全憑一張嘴,根本闢謠不過來,特別是關於癌症的謠言特別多,以下是美国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先生認為,最常被誤會的致癌因素,希望日後你再聽到癌症的謠言,就能夠淡定了。
癌症誤區之一,壓力大才導致癌症?
因為時代的進步,患癌率的提高,很多報導都直指癌症是與長期的壓力有關,或是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可以說現代人工作、家庭、孩子、車子,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根本就沒有停下來喘息的片刻。言下之意是,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那麼大的壓力,精神上沒有那麼緊張,像大家公認的北歐人民,生活步調緩慢,社會福利健全,每個人都散漫且無憂無慮的過生活,就不會得癌症,而得了癌症的人,如果心情好,生活環境好了,也就能夠救得了自己的癌症了。
這個說法很誘人,但其實是北歐的患癌率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患癌率前20名排行榜,丹麥、挪威、冰島這幾個北歐國家都在,而中國的患癌率排在70名外,那爲什麼會這樣呢?按照科普作家李志忠先生的說法,癌症發生最大的危險因素不是大家想像的空氣污染,轉基因食品,而是壽命,無論男女,當超過55歲以後,癌症發病率就開始指數性的上升。患癌的本質是DNA在復制過程中突變導致細胞突變,而DNA的突變是每天都會發生的,發生的次數越多,患癌的概率就越多。因此,患癌率最高的國家,排前面的都是發達國家,因爲他們的人均壽命是最高的。DNA突變的次數相對較旺。
癌症誤區二,抗癌食物是存在的?
癌症那麼可怕,可以肯定,宣稱有抗癌作用的食物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人都是懶惰的。如果能夠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還能抗抗癌,想想都覺得佔了大便宜,因此你肯定聽過有人跟你說,大蒜殺菌也能抗癌,胡蘿蔔素是抗氧化劑,可以消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因此。多吃胡蘿蔔可以抗癌,綠茶含有茶多酚,也能消除自由基,可以抗癌,紅酒裏含有白藜蘆醇,可以延緩腫瘤生長,也能抗癌。
吃地瓜都可以抗癌,對於這些例子,只能說統統都是瞎扯,食物中某些有效成分,像綠茶裏的茶多酚確實有益身體健康,但沒有證據支持。他們是可以用來抗癌的,比如紅酒裏的白藜蘆醇,要想達到延緩腫瘤的作用,你必須同時喝2500杯紅酒,而且酒精是一類致癌物,你喝下那麼多酒。到底是促進還是消滅了癌症,那就不好說了,想要邊做吃貨邊抗癌,還是醒醒吧,這世上根本沒有抗癌食物,所有食物都無法抗癌,想吃就吃吧,別爲自己找藉口。
癌症誤區三,白血病就等於絕症?
在我們的觀念中,得了癌症就意味著死亡,比如我們聽的最多的是白血病,好像我們一聽到白血病就相當於判了死刑。
但其實在所有的癌症中,白血病是治療效果相對好的癌症,醫學發展到現在,白血病的五年存活率已經達到了70%。李志中說,白血病被治好甚至治癒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現在有一句話非常有意思:「在癌症死的人裏面。只有1/3是真正因病而死的,1/3是被治死的,最後1/3是被嚇死的。」這句話反映的就是我們談癌色變的誤區。但也許你不知道。現在全世界有3500萬人都在伴癌生存,現代醫學的進步已經逐漸讓癌症變成慢性病,其實只要你懂得自己的身體,發現的早,每年定期體檢,所有癌症幾乎都是可以消滅在搖籃之中。
癌症不是絕症,發現的越早,你戰勝他的希望越大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規律,作息規律,不需要吃什麼補品、保健品,只要正常吃飯就可以,還有定期運動。
根據美國癌症中心最近發表論文。研究者在美國和歐洲進行了一項跨越18年的調查,囊括了144萬人之後發現長期鍛煉的人至少13種癌症,發病率顯著更低。包括肝癌、肺癌這些在中國患病率很高的癌症都能夠通過運動明顯降低,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運動防癌最精確的數據統計了。總的來說,只要你去做運動,不管是什麼運動。健身,跑步、打球甚至廣場舞,不需要太激烈,保持一定時長都能夠起到抗癌的作用。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