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高血壓、腦血栓的兩個特效穴幫你控制血壓
高血壓一定要服藥嗎?一位學員在[淳講堂]問到:「兩年前被診斷為高血壓,開始服用降壓藥,因為剛開始時是有幾天早上起床後的血壓都超過140/90mmhg,就開始口服降壓藥,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為了避免血壓的持續處於高水平或是忽高忽低,改成每天都要服用降壓藥,但關於自己才四十歲就有高 血壓的問題,一直很抗拒終身服藥這個事實。有很多食物也都說有降壓的效果,不知道可否取代,另外想問一下有沒有穴位艾灸可以控制血壓,
高血壓在中醫經絡的應用上,只要辯證的方向對了,通常緩解的效果是很快的,但必須分清楚高血壓的成因。包括不同的年齡,性別,體況,病史,飲食習慣等等,才能對証施治,我們再用對應的經絡穴位來進行調整,整體效果快還可以從根上去緩解,血壓的高低,實際上他反應的是我們人體血管之中血液的壓力值。
高血壓為什麼那麼危險呢?
其實,人體的血管就像是水管一樣,水管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是有限的。如果水壓過高,水管破裂了,血壓過高,那麼血管就有可能破裂了。如果人體頭部的血管破裂,就有可能會出現腦血栓,腦溢血這些問題。西醫它在降血壓的藥物方面也分了好幾種,如果對到每個人的症,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忽高忽低,那就要特別注意了。或是血壓藥吃久了,也容易使得末稍血流量下降,反而造成手腳的行動遲緩。這就是我們常看到有些長年服用降壓藥的老年人都有步伐越來越小,手腳越來越無力的情況。
高血壓的中醫辯證與精油經絡療法
中醫經絡療法在解決高血壓的時候,基本上會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如果患者他有口乾口苦,脾氣急躁,小便發黃,大便幹結的問題多半屬於是肝火過旺所導致的血壓過高,我們直接清降肝火就行。
第二,如果患者他在脾氣急躁的同時,還伴隨有一些,如:耳鳴、失眠、腰膝酸軟,那麼他多半屬於是肝腎陰虛。肝腎陰虛既要調肝,也要調腎,這兩種情況,在生活中是比較多見的。
第三。還有一類患者平時脾氣很溫和,不急躁也不易怒,但是他有啤酒肚,起床之後容易多痰,下肢怕冷,面部出油,這類患者他可能屬於是痰濕瘀阻,就是痰瘀在我們的血液中,從而導致血壓的升高。這種情況就必須調脾胃,除痰濕與淤滯。
如果說大家不知道如何辯證,也不知道自己的一個高血壓情況到底屬於是哪一類問題,接下來,我簡單教大家一個比較一個人人可以使用的降血壓的方法。我們會用到兩個穴位,分別是三陰交穴和湧泉穴。主要以銀杏或柴胡按摩油塗抹局部,再以溫熱的暖暖石,在穴位上做一個溫熱的導入,可以做很好的行氣活絡。
湧泉穴
湧泉穴它歸屬於腎經,位在人體前腳掌1/3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主要用於調補腎經的精氣,可以滋養腎陰。對於肝腎虧虛來講,非常有效。它可以解決肝腎陰虛,以及肝火旺盛所導致的高血壓問題。經常按摩腳底溫灸湧泉穴,就是把上半身的火氣給引導下來,遏阻易怒。就是把過度上亢及易怒的肝火往下導引,把上半身的火,向下溫煦腎水這就叫做「引火歸元」。這樣過度旺盛肝火降下來了,腎水也得到火的既濟,就是「水火既濟」。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它也是一個萬能的穴位。三陰交穴,它位在內踝尖上三寸。因為三陰交穴這個部位它是肝經、脾經和腎經的三經的交匯穴。既然肝經和腎經交匯於此,那麼對於上述的肝火旺盛和肝腎虧虛所導致的高血壓肯定有調節效果。同時三陰交穴,它歸屬於脾經,可以健脾。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體內的水濕之氣,它也是歸脾所運化的。當我們脾的功能強健了,脾它把水濕給運化走了,那麼痰它所生成的原材料就沒有了,久而久之,痰濕也被緩解了,痰濕沒有了淤堵,血液中的垃圾被清除了,血壓自然它就降下來了。
所以說,如果大家平常可以多多的善用湧泉穴和三陰交穴的按摩與按壓,對高血壓的患者,它絕對是一個福音,不但可以溫補腎陽,還可以去脾胃濕氣與滋陰補血,以上的話就是我們今天針對高血壓問題就和大家簡單的分享到這邊。還想學更多: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