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COVID-19中西醫治療方法大PK
與其對病毒趕盡殺絕,不如扶正去邪
大家好,歡迎來到「淳萃新觀點」,我是李淳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燒出了各種文明的問題,還包括了現代醫學一直以來存在著的中、西醫之爭。
由於西方醫學的藥物以直接快速的,就問題本身予以消滅,例如各種疼痛用止痛,細菌感染就用抗生素,病毒肆虐就以症狀治療,定性定量,又能取得專利,所以西方醫學以微觀的角度看待人體,具體可見,又可以快速的建立一套統一的治療法則,成為近代醫學中佔有主導的地位。
但此次新冠狀病毒據稱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某大夫所做的中西醫分組治療的實驗結果一出來,卻徹底的給西醫打臉了!以下是此次針對新冠病毒分別以中、西醫分組治療的數據如下:
新冠病毒治療中西醫治療對照組
中醫(治療組) | 西醫(對照組) | |
分組治療的人數 | 320 | 320 |
痊癒時間 | 平均7天 | 20天了,還在治療 |
治療方式 | 中藥、針灸 | 抗生素,還有進口的抗病毒藥加輸液 |
後遺症 | 無 | 肺纖維化,尿毒症,心肌炎 |
醫療費 | 幾百塊錢 | 大於40萬 |
死亡人數 | 0 | 113 |
死亡率 | 0 | 35.3% |
試驗結果:西醫徹底失敗。
據稱這次治療的實驗,在我們治療組一共有320個病人,我們用的全部是中藥治療,無一死亡!而對照組的西醫治療320人就死了113人。
對照組西醫用抗生素,還有進口的抗病毒藥加輸液等等。中醫用百合救肺湯、麻杏石甘湯、五味敗毒湯等等加減方。對照組後來好多病人都轉到我們中醫組來。基本上一個禮拜就可出院,各項檢查正常。
對中醫來說,「病毒感染」那是西醫的理論。免疫系統下降才是外邪入侵的主因,中醫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治療之根本是扶正氣並祛邪氣的方法。
還記得,新冠肺炎國家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在新冠病毒初期來勢洶洶,聞所未聞時,說:『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沒有特效藥…..』。所以,我們必須摸著石頭過河,而新冠病毒太狡猾了,設置了很多陷阱,鍾南山團隊踩到的陷阱是什麼?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理學-劉良教授在日前發佈了一份新冠肺炎死者的驗屍報告,慘不忍睹,劉良教授用西醫的手術刀小心翼翼又緊張萬分地剖開了新冠患者的屍體,同時劃開了西醫的短處,也戳到了鐘南山的痛處。如果沒有劉良教授的手術刀,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讓人驚訝的真相。
新冠肺炎罹難者大體解剖揭露真相
發表在《法醫學雜志》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告訴我們:死者肺部切面出現灰白色黏稠液體,氣管腔內見白色泡沫狀黏液,右肺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黏液附著。
正是這些黏稠的液體堵塞了肺泡,堵塞了氣道,堵塞了肺間質,堵塞了支氣管,最後由於奮力吸氣仍吸不到氧氣,引發呼吸衰竭而死。
這些黏稠的液體奪去了新冠患者的生命,讓新冠患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痛苦萬分:他們像失足落水掉入深淵一樣拼命掙扎,他們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即便有氧氣罩有呼吸機,他們吸進去的卻不是氧氣。
為什麼有呼吸機的支持他們還是吸不進去氧氣?因為那些黏稠的液體擋住了氧氣的道路。道路不通,大量的氧氣吸入反而把黏液往細支氣管裡推,堵塞更嚴重了,氧氣進不了肺泡無法到達血液里,最後他們活活被這些黏稠的液體給溺死了。
劉良教授進一步解釋,此病毒侵犯造成肺泡功能受到損傷,加上氣道被黏液堵住,臨床上就會出現缺氧的症狀。另外,劉良教授也表示:「目前看來,新冠肺炎不僅損害了肺,還包括免疫系統及其他器官。」並透露目前還在進行包括免疫系統在內等更深入的檢查。
所以,劉良教授不得不指出:盲目使用氧氣裝置,不但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氧氣的壓力會將黏液推到肺部的更深處,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缺氧狀態。
也就是說,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西醫只看到了病人缺氧,卻沒有看到病人缺氧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病人缺氧?在沒有徹底弄清楚病人缺氧的原因之前,就使用給氧療法,是不是過於盲目呢?
在今年初時,白岩松曾經採訪鐘南山,問這次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遠遠低於當年的SARS,原因是什麼。鐘南山:因為有過SARS我們確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在一旦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話,有一些有低氧血症,我們很快的用上呼吸器,不單是一般的氧療,或者說是面罩通氣,而是高濃度的氧療等等,治療的措施跟支持療法,是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
從鐘南山的回答可以看出,無論是上次的SARS非典,還是這次的新冠,西醫都採取了給氧療法。
但經過劉良教授的驗屍結果,卻讓人反思此作法的是否把病患推向死亡。如果中醫第一時間介入的話,武漢的死亡率會大大降低 ,這些黏稠的液體中醫叫做痰濕。
西醫的給氧療法V.S.中醫的清肺祛濕
曾海基大夫的中醫實證卻證明了,給氧之前必須先處理掉這些痰濕,不然再多的氧氣也是徒勞的。其實並不是患者真正缺氧,而是肺裡面的氣道被堵住了,氧氣進不來,我們只要把這些氣道打開,把痰化掉,把濕氣去掉,讓肺泡乾乾凈凈,讓支氣管暢通無阻,根本不需要給氧,患者自己就會恢復肺的功能,自己就會吸氧。
其實很多中醫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有了推薦全國使用清肺排毒湯。只可惜早期的武漢把這個方子視若無睹,中醫介入率才30%,死亡率全國第一。很多患者死之前沒有用任何中醫治療,沒有服用任何的中藥。後來的張伯禮院士說出了實情,如果中醫第一時間介入的話,輕症患者就不會發展為重症,甚至死亡。
清肺排毒湯: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射干麻黃湯
清肺排毒湯包含了四個千古名方,包括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射干麻黃湯。這些全是醫聖張仲景的方子,張仲景的方子被稱為經方,千年之前對於傷寒疫病有效,千年之後依然有效。
劉良團隊的屍檢報告告訴我們:病人的肺部充滿了大量的黏稠的液體,液體說明患者水濕多,水濕會阻礙肺部的氣血運行,清肺排毒湯裡面的五苓散可以溫陽利水,一方面可以加強氣化功能,氣化功能加強身體裡面的水濕被氣化成身體所需要的津液,另外一方面還可以把身體裡面的廢水,通過小便直接利出去。
當胸部X光中肺部呈現毛玻璃狀斑塊,表示,說明肺裡面有了痰,而且呈現黏稠,膠著狀態。痰多了,堵在了肺部,自然會感到胸悶氣喘,身體出於本能,就會通過咳喘的方式企圖把這些痰咳出來。每一次咳喘都是身體的一次自救,都是肺的一次宣發。無奈,痰太黏稠了,咳不出來,所以成了乾咳。乾咳,並不意味著沒有痰,可能還意味著痰太黏稠了。所以我們要把這些黏稠的痰稀釋,把這些痰化掉。這個時候,清肺排毒湯裡面的「射干麻黃湯」就派上用場了,射干麻黃湯可以加強肺的宣發功能,宣發功能強了肺裡面的垃圾就容易被排出去,同時這個方子有大量化痰的藥材,可以把肺部的痰直接化掉。
如果這些痰濕堵在肺部久久不化的話,就會變成痰熱,濕熱,就會瘀而化熱,化熱了就會表現為發燒,痰濕少的就發低燒,痰濕多的就會發高燒。所以清肺排毒湯裡面還有一個退熱的方子,那就是「麻杏石甘湯」。根據病人的情況,發熱重就用石膏多一些,發熱輕石膏就少用一些。
由此可見,以中醫的扶正去邪法用清肺排毒湯考慮得非常周全。
清冠一號:衛福部核准的新冠肺炎口服中藥
臺灣也在今年的四月正式核准中藥用於新冠肺炎的預防及輕症治療的「清冠一號濃縮製劑」處方組成為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等10種中藥材,同樣是依據清肺排毒,先祛邪在扶正的原理,並且台灣衛福部110年4月12日函頒「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肺炎)中醫會診分期治療指引」之輕症方相同,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無症狀帶原與初發作症狀者,非預防保健使用。
所以,如果不是一開始就給病患使用負壓氧,應不至於失去一開始的祛痰通暢呼吸道的先機,所以疾病方面中西醫的診治應該充分的合作,才不會錯失了挽救那麼多病患的性命。
中醫日漸式微的主要原因
但在近代為何中醫的治療思路,慢慢從主流變成了輔助療法,變成了替代醫療的呢?除了中醫的門派多治則無法統一之外,還有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藥草的專利性。
我曾在「藥草聖典」一書的序言中看到作者令我感同身受的一段話,以下我引述作者說:「藥草學為什麼式微?主要原因並非功效問題,而是在於經濟因素,由於藥草的利潤太低了…..即使有某種藥草以治療的功效著名,除非美國的藥物食品管理局給予官方認證,否則這種藥草依然無法當作藥品出售。
而這種許可得來不易,既花錢又花時間…製藥公司必須花費幾千萬元及好幾年時間才能通過檢驗……」 「此外天然的物質無法獲得專利」。而「每當一家製藥公司生產出一種新藥時,他可以取得17年的獨家銷售權,以補償研發它所花的經費,但是,藥草卻因沒有專利權的保護,怎麼可能會有製藥公司願意去挖掘藥草的價值?」 「但是到了現代,藥草又被人們重新提起,原因之一是合成藥物不如專家期望的那般神奇…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已知許多成藥,由於單一元素的提取或合成可能會危及人體健康,造成各種副作用的反撲..,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應該要歸諸於中醫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醫學的概念漸漸受到重視。」不要到疾病已經出現惡化了才去亡羊補牢,而是以一種順應身體運行的自然法則去調理。
聽到這邊我相信你也會有所啟發,以上就是今天的新冠肺炎中西治法大PK,與其對病毒趕盡殺絕,不如扶正去邪,感謝您的聆聽,我是李淳廉,如果你覺得受用,歡迎在下方幫我點讚並分享給您的朋友,淳萃新觀點每週給您一點關於健康、養生、精油經絡新觀點。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