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社交叫做「災難新聞綁架」
你的每一份善意,都關乎他人的悲喜!
你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會是一場悲劇!
一個陽光正好,春風彿面的四月天,原本期待如同春節一樣的春假,卻因為一個人的不小心,釀成了台灣47年來死傷最慘重的火車出軌意外事故,
好好的假期,也被媒體全天候的事故現場最新消息給佔滿了!
一時間~悲傷的,不捨的,追憶的,怨嘆的,責怪的,怒罵的….
有人悔不當初,有人見義勇為,有人主動協助, 有人持司法正義,有人急難救助,
災區一時成了全民熱點。
政治人物及名嘴的刷存在感的慰問,發表各人看法的,朋友圈裡面謠言四起,
人人當起了自媒體拼命挖新聞起底,一天數報。
而這真的是所謂的同理心?惻隱之心嗎?
有人因為連日身陷災區救難,情緒失控,
有人連續幾天吃不下睡不著,腦中揮之不去的是災難現場畫面,
心理壓力大到嘔吐、臉色倉白。
可為何一有災難新聞時,大家還是那麼熱衷呢?
因為,每每有災難出現時,一時間災難不分性別、年齡,不分財富、身份高低,把大家受難的機會都變均等了,災難一來把原本不相干的一群人都打成了同溫層。
災難之下人人平等的感覺,與受到關注的感覺是人性的需求,這時不管你是販夫走卒,紳士名流,都從同樣的災難中爬出來,一時間,大家都是傷者或是罹難者,或是罹難者家屬,此時的人性何其平等,
沒遇上的哀矜勿喜,生還的慶幸自己的死裡逃生,彷彿有了患難情誼。
過去的921大地震,88風災,無一不是在災難中大家同心協力,同胞愛同胞情誼溢於言表,
然而,真正考驗人性的不是災難當下的事故現場,
而是在 災難過後,當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時,那時你還能感受到多少人的關愛,
或是災後的慰問與哀悼還能在心中持續多久的餘溫。
那些災後的人們都是怎麼過生活的呢?
創傷後的心理症候群又有多少人關心呢?
順便給大家一個災難後的精油情緒處方簽:地中海的朝露,給所有劫後餘生,或身陷情緒風暴中的朋友們!
災難是一場反思和教訓,也是一場愛和善的教育: 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提前到來。
所以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要彼此善待,好好相愛。因為, 誰也不知道,一個轉身之後,還能不能再次邂逅。
誰也不知道,我們做的每件小事,遇見的每個人,每一次發心,每一場善意,每一場認真,是不是能得到回報。
但只要我們負責了,專注了,真誠了,用心了,給予愛了,傳遞溫暖了,
它就不僅僅是獨善其身,而是有了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