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裡面讓你終生受益的24節氣養生秘訣
節氣的”節”就是段落的意思。”氣”,是指氣象與物候的意思。24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為了適應天時地利,取得良好的收成,在長期的農耕文化裡實踐出的綜合了天文、地理與物候,農業氣象的經驗所創設的。早在前秦時期中國就有了應用節氣來耕作,由黃帝頒佈曆法民間依此節令進行各種季節的耕作、採收及養生,這些都收錄在【黃帝內經】中,也是應天之序的養生之道。 在黃帝內經中節氣有著的詳細劃分,比如(《內經 .靈樞》)中便有這樣的記載,「冬至一,葉蟄,北方;立秋二,玄委,西南...
-
九月的蘆葦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很多人歌頌五月的玫瑰,夏日風吹過的七里香,八月的桂花香,九月的菊花殘,就是很少人像我一樣喜歡滿山的蘆葦花,每年九月十月都會到陽明山上國家公園區的七星山去看蘆葦花,這時的七星山上原本的蒼綠色山脈,被滿山的蘆葦花染成一片白茫茫,風一吹就飄起一陣陣如柳絮紛飛的景致,有種飄雪的浪漫,而過了十月之後,花被風吹完了,到時剩一支支蘆葦草迎風搖曳,那就有了秋天的蕭瑟了。 記得小學的時候放學回家路上,沿著道路兩旁長滿一整排的蘆葦花,我總愛摘下來,跟同學一邊走一遍揮舞著打鬧。後來讀到詩經的第一篇《蒹葭》那個「所謂伊...
-
三伏天已過,迎來最兇險的三十三天
節氣來到處暑,處暑,約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後,處暑的「處」是「終止」的意思。 此時大地的熱能威力逐漸減弱,地表溫度將持續下降。所以處暑表示「夏天的暑熱將正式結束」。雖然處暑過後,天氣即將轉涼,但因這時中午炎熱,早晚陰涼,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更要讓人小心。 三伏天後的三十三天從處暑到白露 從處暑後至秋分前,要經歷三十三天,從夏季到秋季的過渡時間,是氣溫震盪最劇烈,溫差最大的過度期,也是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最大的時間斷,如何安度這段時間 兩個關鍵的穴位避免邪氣入侵 百會穴:位於頭頂旋的位置 頭頂又稱為人體的...
-
四季之詩-秋
(立秋)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品讀:山裡的明月,清溪是清淨高潔的,山裡的浣女漁夫是純樸快樂的。 (七夕)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品讀:一腔心,是盡在”坐看牽牛織女星,蓄蘊藉,意在言外,像一棵青橄欖,越嚼越有味道 (白露)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